「只設計.部」的品牌LOGO,象徵持續在混沌空間中循著光前行不止的探尋著。
隨著台灣注重生活品質的風氣盛起,設計早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在如此興盛的設計產業中,何彥杰靠著創意與堅持,風風雨雨的走過近十五個年頭,途中他所看到的、學到的,是對技藝的堅持和空間能帶給人的感動。室內設計從來就是以人為本的一種藝術、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如何才能從空間與人的關係問題中迸出燦爛美麗的花火,正是他一生所追求。
「只設計.部」何彥杰 設計師
從零開始,恐懼是最苦口的進步良藥
何彥杰,莫忘初心的台灣室內設計師,堅持的一切原點都來自於當時那份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探索精神。當年面臨大學聯考的他,在抱持著試煉心態的條件下報考了美術相關術科考試,直到考試當日,他赫然發現自己與身旁成群來自專業畫室,訓練有素的同屆考生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害怕又手足無措,他靠著自己伶俐的觀察力與創新力,仍是如願的挺進了自己當時最有興趣的相關科系 - 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 現建築設計學系前身)。
剛入學的他,馬上就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教育。那時才甫成立六屆的實踐空間設計系所,並沒有太多學長姊能夠傳承分享,更不是採用傳統的台灣式填鴨教育。相反的,引介著歐美教育體系的實踐大學,讓他在入學初期就開始要與所有系所同儕,共同在工地組合屋式的工作室裡實作學習,這樣子把所有人的實力、努力攤曝於公開場合的作法,讓大學一年級的他在短短時間內用感官之眼深刻感受到他與身旁眾人在藝術、技法、美感上有著多巨大的鴻溝,懼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心情也如影隨形,不曾消散。
何彥杰 設計師的風格活躍而富新意,常常在業主故事中找尋空間的靈感。
一路跌跌撞撞,大學求學期間他就如同一塊嶄新的海綿不斷吸收著新知,在大學五年級修習畢業設計時結識了自己作為空間設計精神指標的心靈導師 - 簡學義。
在一次次與大師面對面的授課對話中,他不僅打通了過去對設計懵懂無知的任督二脈,也彷彿在退與進的浮沉學海中找到了目標與堅持的初心。想起自己大二時曾在一次評圖做出六個草模,卻仍被退件時的心生退意和自我質疑,在簡教授的跟前仰首看著大師如同為了空間而生一般那股藝術靈魂,自嘆弗如之外,更明白了自己是為何而走上設計一途;設計又是何等動人的令人夙夜匪懈去追尋,就是在這年,他清楚的感受到了自己為探尋空間設計可能性而存在的決心。
何彥杰 設計師2017~2018 在中國設計競賽獲得居住空間設計類金鑽獎項肯定的作品,複雜工序手工製作流動的雲令人驚艷。
承師之道,化為自身璀璨精神
畢業後,心裡懷抱著對老師的景仰,他選擇更進一步貼近老師的工作環境而開始了在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長達約兩年的沉潛與實務學習。初出茅廬的他,每天往返於工地、辦公室。身兼畫圖、監工、案件收尾等數項職位幾乎是忙得焦頭爛耳,但更令他訝異的是,在簡學義老師同時負責這麼多業務的事務所裡,無論設計的大小竟然都要與他開會確認,曾經老師與他只為了業主需要在已完工的某處追加裝一盞告示燈的情況下,就開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會議。簡老師如此堅持探尋心中理想設計的精神令他肅然起敬,也衷心的希望自己能學習老師對空間設計不因循苟且、不斷探尋新義的設計精神。
致力於創造空間溫度的他,在改造老屋上替業主重新包裝了當年祖母入厝時的歲月印記。
兩年過去,背負著自己所期望的精神,他忍痛地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室,轉而到一間室內設計公司繼續奮鬥。經過了一年的時間,雖仍從事著自己深愛的工作,卻總是因為時間關係在親友們需要裝潢整修時無力援助,好像冥冥之中有某種力量在告訴自己應該要往另一片天空翱翔,終於在某次親友家中又需要裝潢整理時,他毅然決然辭掉了當時的工作,投身自己的創業戰場。
創業初期就像是摸著黑走入山洞一般,再也沒有人能為自己指點迷津了,雖然有親友託付作為一個幸運的起點,卻也要開始習慣單打獨鬥的日子。這樣的轉變讓他彷彿又回到了求學時期,在進與退之間不斷拉扯,也曾經數度面臨著找不到案件來源的困境,逼得他只好向同儕提供製圖服務才得以延續創業的修行。從沒想過自己會又回到這樣戰戰兢兢的日子,他這次卻紮實的感受到自己又進步了,雖然學生時期的經歷並不能緩解他忐忑,但是他卻清楚的明白他已經準備好了,生命彷彿在此刻匯流成一條蜿蜒的河,波濤洶湧卻一心至志。
以過往釀造空間,以生活溫熱團圓
如今走過15 個年頭的他,感謝著每一次業主的信任與支持。他說,探尋空間詩意的設計需要業主全力信任,曾經他在業主家中天花板打造出專屬的雲海美景,為期十個月的施工,從最初鐵絲網塑形建模、灌注上無毒防焰的PU 發泡劑,再到最後手工打磨出雲彩線條,為了就是讓早出晚歸的業主能在離家返家時不需要面對如同辦公室一般的直硬空間,能帶有一抹如同<< 裴迪 華子岡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
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般的空間詩性。
不願流於窠臼的他,也曾於政府開放撿拾漂流木時在業主提議及陪同之下,帶著機具與工作夥伴直衝現場尋寶,靠著他來回木工廠多年的經驗及辨識可能性的別眼,終於在成山的木塊堆中撿到了一塊黃檜邊料,最後替業主化為一張獨一無二的美麗工作桌,做為業主的新屋落成禮。
而最令他印象深刻是某次老屋翻新的案件,那次原本已與業主討論溝通完成準備動工,卻不幸遇上業主高齡的祖母猝然辭世,懷著對空間與業主的責任,他將祖母當初入厝時就購買的木櫃整理翻新,鑲嵌在新作木工與鐵件的櫃體中,變成了居住者與空間精神相連繫的空間主牆,更將原本祖母的房間淨空成空中瑜珈室,讓業主在冥想瑜珈裡能與自己懷念的祖母更加親近。
細心處理每一份光影,小心呵護每一段記憶,透過空間的力量感動連結著使用者。這就是何彥杰所追求的畢生志業。如果說職人之路終能留下點什麼,或許空間設計對他來說就是他永遠在替委託人釀造的一壺美酒。能在往後的生活中細慢品嘗。
詩學空間,只為設計。不斷探尋著「設計」的精神、也在空間裡有感動地留下帶著溫度的詩篇。那便是身為空間工作者值得一生懸命的美好。
何彥杰帶著業主到撿拾漂流木的現場,並且為業主製作出工藝等級極高的桌體。
Comments